在选购拯救者 Y7000P 与 R7000P 的漫长思考中,许多人都曾与笔者一样——起初笃信“AMD 平台性价比之王”这一坊间共识,然而随着身边使用者的反馈如潮水般涌来,那种原本笃定的判断,反倒开始变得摇摇欲坠。为厘清真相,笔者特地借来两台目标机型,展开一场严谨而系统的对比测试。
在不少玩家心中,R7000P 所搭载的 锐龙平台 向来以高性价比著称,“无脑选”似乎已成共识。
然而,实际使用体验却让许多持机一段时间的用户发出了不同声音:
游戏帧数偏低:与搭载酷睿的竞品相比,差距尤其明显。
游戏负载温度偏高:部分玩家甚至直呼“比酷睿更热”。
最初笔者对此颇为怀疑——毕竟 锐龙 5000 系列 7nm 工艺在性能与功耗上的优势有目共睹,本不应出现比 10nm 酷睿更热的情况。但反馈越来越多,这些质疑也便无法继续轻轻带过。
即便不做测试,按理论推演,锐龙平台在游戏中落后于酷睿平台并非毫无根据:
酷睿高主频与更强睿频提升:
游戏对单核性能依赖更高,高频平台天然占优。
游戏生态优化更倾向酷睿:
多年来大量游戏引擎的底层优化都以 Intel 架构为主,导致帧数更容易跑高。
因此帧数差距并非意外,但温度偏高的问题仍需实测验证。
为了避免测试误差,笔者特意借来:
Y7000P:Intel i5-11400H
R7000P:AMD R7 5800H
两机保持:
同款内存、硬盘、显卡、屏幕
同价:7099 元
相同驱动版本
相同系统版本
统一室温
这使得对比结果具备了良好的可参考性。
为何必须亲自测试?因为:
朋友反馈虽真实,却可能带有使用差异、环境差异。
不同游戏、场景、负载方式都可能影响温度与帧数。
7nm 与 10nm 的功耗差异不应被武断结论所掩盖。
在排除干扰因素后,实测才能给出准确判断。
基于全文叙述,可将重点浓缩为三个层面:
锐龙平台在综合体验上出现两大争议点:
游戏帧数更低、游戏负载温度更高。
酷睿平台在主频与游戏优化上具备优势,因此帧数更高理所当然。
温度问题因工艺优劣与架构差异,本不应轻下结论。
两机硬件配置几乎完全一致,仅 CPU 不同。
测试环境统一、版本一致,为最终对比提供可靠依据。
测试结果有助于确定两款机器的真正差异与适配人群。
咨询热线
400-000-8093